实验室研究生铁必杰、唐婵媛、任遥翔和崔舒淇在何金波教授指导下在LGBT Health发表研究成果
近期,实验室研究生铁必杰(第一作者)、唐婵媛、任遥翔和崔舒淇及何金波教授(通讯作者)在LGBT HEALTH发表论文Internalized homophobia, body dissatisfactio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Non-Suicidal Self-Injury among Young Sexual Minority Men in China.
文章简介
性少数群体中的男性(sexual minority men;SMM)已被证明具有更高的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的风险。虽然以往研究发现内化恐同(internalized homophobia)、对身体的不满(body dissatisfaction)和心理困扰(psychological distress)与SMM的非自杀性自伤有关,但很少有研究探索过其可能的内在联系机制。本研究以少数人群压力理论(minority stress theory)、自杀和身体意象的相关理论和文献为基础,提出身体不满和心理困扰可能起重要的中介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年轻SMM内化恐同与非自杀性自伤之间的关系,以及身体不满和心理困扰是否在这一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我国264名年轻SMM(22.00±2.86岁)调查,发现内化恐同是我国SMM非自杀性自伤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体脂不满意、肌肉不满意和心理困扰都在内化恐同与非自杀性自伤中起中介作用。因此在未来针对我国SMM非自杀性自伤的干预研究中,应该充分考虑内化恐同的影响,以及身体不满意与心理困扰在其中的作用,以便于更有效的提升我国SMM群体身心健康水平。
铁必杰创作历程和个人感悟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去年12月在何老师指导下发表的那篇Body dissatisfaction and non‑suicidal self‑injury among Chinese young adults: a moderated mediation analysis。该论文证实了我国情境下我国年轻人身体不满意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以及提出了可能的潜在机制。非自杀性自伤与身体不满意一直是我感兴趣的问题,因此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回顾发现特殊群体(性少数群体中的男性)面临着很严重的身体不满意与非自杀性自伤。那么其原因是什么呢?影响机制又是什么呢?于是我在何老师的启发下,进行了这样的一个研究。
起初,无论是问卷的编写,收集都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是在何老师的指导下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在文章的书写过程中,婵媛、遥翔和舒淇都提出了自己宝贵的意见,也做了很多的努力。最后在投稿时,因为这个期刊很难,本着试一试的态度就投了出去。没有想到竟然送出去外审,更没想到几个月后外审结果竟然还不错,最后也很顺利的接收了。
回想这一年,从一个连Endnote都不会用的小白,到现在已经可以进行文章的构思,数据处理,论文书写,其过程离不开何老师的谆谆教导。在面对我提出的想法时,何老师总能带着启发式的教授方式引导我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虽然,有时的想法非常的幼稚,但是何老师总会先肯定我,然后给出自己的建议,最后找到问题所在。长此以往,何老师开放的治学理念,严谨治学态度,一直深深影响着我们所有人。
的确,正如何老师所说,搞学术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因此当我们在选择研究内容时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自己身边迫切想解决的问题。这样我们才有信心坚持做下去。最后感谢实验室里的每一位同学,希望大家能够在何老师的带领下做出更加有意义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