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年男性肌肉性嘲笑及其与肌肉性偏见内化、肌肉性身体不满和肌肉性饮食失调的关系
近日,何金波教授作为第一作者,与实验室成员张毓晨(研究生)、韩嘉仪(研究生)、王子曰(研究助理)、崔舒淇(研究助理、博士生)和Wesley R. Barnhart (博林格林州立大学心理学博士生)及Jason M. Nagata(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副教授)在临床心理学权威期刊Body Image合作发表论文“Muscularity teasing and its relations with muscularity bias internalization, muscularity-oriented body dissatisfaction, and muscularity-oriented disordered eating in Chinese adult men”。 标题:在非人化的泛理论模型框架下探究分析内化的顺性别主义、自我客体化、身体羞耻感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针对中国跨性别成年人的研究
作为一名男性,你是否会每天在健身房里激情撸铁2小时?你是否习惯于使用蛋白粉等各类补剂?你是否每天带着电子秤以精确控制卡路里摄入?在这些日常行为的背后,充分体现了当代成年男性对在身材上拥有更大维度的手臂、大腿、胸肌等的狂热追求。在当代中国,人们对男性气概这一概念的认识正变得越来越理想化。而肌肉正是男子气概的独特象征。因此,人们的关注点逐渐从之前的男性是否肥胖转向男性是否拥有“巧克力”腹肌。
“娘炮”(缺乏男子气概)和“细狗”(贬低肌肉不足男性)等贬低和嘲讽男性的代名词正在B站和抖音等中国主流社交媒体上病毒式地传播。在过去,我们会因为过胖的体重而遭受他人的嘲笑或讽刺,而现如今,我们会因为一个人看上去“很柴”,“缺乏肌肉”等外貌原因对他人进行言语甚至行为的攻击,此类现象我们称之为“肌肉性嘲笑 (muscularity teasing)”。因此,我们的研究推测,肌肉性嘲笑的现象在现今社会的流行,可能是中国男性对自身肌肉的不满和饮食失调的一个重要原因。
接下来,让我们再来认识下什么是偏见内化 (bias internalization) 。在过去,学界的研究者们主要研究的是体重偏见内化 (weight bias internalization),即相信与体重有关的负面归因和刻板印象并将其对应到自身,并已显示出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有害影响。具体来讲,你是否曾经因为自己的体重而产生羞耻感?你是否因为一些来自外部社会对体重的刻板印象而贬低、苛责过自己?比如由于自己超重或者体型偏大而认为自己是懒惰、缺乏斗志、管不住自己、没有意志力的人。曾经这样广泛的对自身体重的偏见内化现象,随着社会上对肌肉追求的新流行趋向,以及伴随产生的肌肉性嘲笑现象,也同样转换并发生在了肌肉上。因此,肌肉性偏见内化(muscularity bias internalization)作为体重偏见内化的对应产物,成为了我们本次研究的重要变量。
那什么是肌肉导向的饮食失调(muscularity-oriented disordered eating)呢?对应到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因为对自己的身材不满意而采取苛刻的饮食方式来严格控制脂肪和碳水呢?你是否为了增加自己的肌肉量和体重而使用健身补剂甚至类固醇?你是否为了保持自己的饮食习惯而逐渐减少社交,开始拒绝朋友的聚餐邀约?这些行为都可能是肌肉导向饮食失调的警示。
论文摘要
尽管对体重嘲笑和其他形式的外表嘲笑的研究越来越多,但肌肉性嘲笑(当一个人因肌肉量不足而受害时)还没有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鉴于已经有大量研究证实了体重嘲笑与瘦型身材不满和饮食失调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旨在深度研究肌肉性嘲笑现象,并探索其与肌肉导向的身材不满和肌肉导向饮食失调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线招募了500名年龄在18至62岁之间的中国男性(平均年龄30.89岁,SD = 8.17)填写了评估自身遭受肌肉性嘲笑以及自身肌肉性偏见内化、肌肉性身体不满和肌肉导向饮食失调的问卷。相关分析显示,肌肉性嘲笑与肌肉性偏见内化(r = 0.55, p < .001)、肌肉导向的身体不满意(r = 0.50, p < .001)和肌肉导向的饮食失调(r = 0.38, p < .001)呈显著相关关系。结构方程模型表明,肌肉性偏见内化和肌肉导向的身体不满与肌肉性嘲笑和肌肉导向的饮食失调之间存在完全地中介关系。
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了肌肉性嘲笑、肌肉性偏见内化、肌肉导向的身体不满和肌肉导向的饮食失调之间的联系,这支持并扩展了现有的研究发现,并将肌肉性嘲笑包含在未来对外表嘲笑的干预研究中。
今天的你,是否有被他人的一句“细狗”所影响而开始身材或肌肉焦虑呢?这样的焦虑是否让你无法享受美食的乐趣呢?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bodyim.2023.0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