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波教授与实验室成员及合作者在心理学权威期刊Appetite发表合作研究成果

近日,何金波教授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与实验室成员王子曰(硕士研究生)、傅钰茹(硕士研究生)、王绎同 (香港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易首禾(本科生)、季风教授(多伦多大学)和Jason M. Nagata(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分校教授) 在心理学权威期刊《Appetite》合作发表研究论文 “Associations between screen use while eating and eating disorder symptomatology: Exploring the roles of mindfulness and intuitive eating”.

论文简介

你听说过“电子榨菜”*吗?你最爱的“电子榨菜”又是什么?当美美地点上一份外卖,支起自己的手机或平板,并打开视频软件中收藏许久的一部影片,你是否会感到从繁忙的生活中歇了一口气呢?

随着电子屏幕使用在全球青少年及成年人中越来越普遍,曾有研究指出过度的屏幕使用与进食障碍的症状有关联,如暴食症、情绪化进食和过度进食 。更进一步地,在进食时使用屏幕也被发现是进食障碍的风险因素。因此,关注进食时屏幕使用与进食障碍间的关系以及这一机制的作用过程非常重要。

而在“电子榨菜”的作用下,人们能在餐食中尽情享受自我的时间,注意力也往往会不受控制地陷入屏幕呈现的内容,而不是在吃的食物和吃本身。实际上,这很可能暗示着吃饭时使用屏幕可能导致正念能力下降。除此之外,进食时使用电子屏幕很可能会干扰一个人对饥饿和饱腹感的感知,即进食时使用电子屏幕与较低的直觉饮食程度相关。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正念和直觉饮食在屏幕使用和饮食障碍症状之间的关联中的潜在作用。

*电子榨菜:指在吃饭时看的视频、文章等,这些内容如同榨菜一样具有极强的下饭作用,因此被称为“电子榨菜”。

研究方法

本研究招募了800名中国成年被试参与线上问卷调查(其中50%为女性),平均年龄在30.39岁,平均BMI在21.80kg/m2。我们使用问卷采集了有关被试的进食时屏幕使用、正念、直觉饮食以及进食障碍的分数。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假设模型进行了验证。

研究结果 本研究首次在大量中国成年人中研究正念和直觉性进食在进食时使用电子屏幕与进食障碍症状之间的潜在作用,结果发现在控制了额外变量(如性别,年龄,BMI,总屏幕和社交媒体使用时间)后,正念和直觉饮食可以部分解释进食时使用屏幕与饮食失调症状之间的关联。也就是说,吃饭时使用屏幕的时间越长,首先与注意力较低有关,进而与直觉性饮食较低有关,而直觉性饮食又与更高的饮食失调程度有关。

研究结果强调了将进食时屏幕的使用纳入进食障碍症状学的未来研究的重要性,也暗示了基于正念的方法和直觉饮食的综合干预,以减轻过度使用屏幕对饮食行为的不利影响。

总而言之,“电子榨菜”虽让吃饭没有变得那么无聊,但并不利于饮食健康,经常吃饭的时候使用电子屏幕设备容易分散进食时的注意力和感知,从而出现饮食问题。因此,我们应尽量控制进食时使用电子屏幕设备,专注于食物和吃饭本身。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ppet.2024.107320

公众号推文链接